對於障礙者的理解,多數來自於國外的實境節目,攝影機跟著障礙者以及環繞著他們的家人,記錄著他們的日常生活。有一幕時常勾起我最大的注意,在某個瞬間,障礙者的家人意識到原來他們也有尋常的需求。我記得,一位唐氏症的女孩告訴父母她想要跟心上人成婚時,父母不無惶恐地告訴製作單位,未曾想過「原來她也會想有自己的家」。
《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改編自真人實事,主角鹿野靖明患有肌肉萎縮症,片名即來自他對志工提出的「率性」要求,半夜兩點多,鹿野表示「不吃香蕉實在難以成眠」,志工只得摸摸鼻子,在昏暗的街頭上尋找香蕉。此劇相當迷人,不以障礙者刻苦求生為主畫面,反另闢蹊徑,以詼諧的方式,帶領觀眾看見障礙者除了「活下去」以外的嘗試與企圖。隨著劇情推進,觀眾將慢慢明白鹿野的用心良苦。他希望自立,因「若不如此,母親無法擁有自己的人生」,而為了豐富地開展人生,勢必得有豁出去求助的勇氣,若得再三顧慮志工是否方便或願意,照顧的品質勢必打折。長期磨合下,鹿野形成「需要什麼就直說吧」的策略,大不了被拒絕便是,也因這坦率,鹿野與志工群形成分工緊密的有機體。一場主題為「自立生活」的論壇,輪椅上的孩童問鹿野,「你有夢想嗎」?鹿野不假思索地回覆自己當下積極準備的計畫,鹿野的答案刷亮了孩童的容顏。而鹿野仍有逐夢的意志,乃奠基在龐大志工群的支撐協力。有趣的是,在慶祝鹿野出院的派對上,志工們也向鹿野表示了感謝,他們何嘗不是獲益良多。
窮盡十年,針對三百個擁有與眾不同孩子的家庭進行多次探訪的美國作家安德魯・所羅門,在他享譽盛名的著作《背離親緣》中,他歸納出一項觀察,陪伴障礙者的日子中,照顧者的內心也會隨之擴展且充滿韌性。「珍貴的不是苦難本身,而是我們對苦難如珍珠般的包容」,本片即有珍珠圓滑且盈盈閃亮的質地。三更半夜享用香蕉是幸福,成為遞上香蕉的那個人,也是。陪一個人把夢做大做滿,有時比獨自做夢更痛快。
吳曉樂 作家
著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上流兒童>、<可是我偏偏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