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芷

肢體障礙者修手錶、刻印章,盲人從事按摩業,過去的年代裡,障礙者的就業選項,是非常狹隘的,隨著許多障礙前輩們與政府的對話與倡議,硬體環境的無障礙逐漸改善,障礙者有了更多出門的機會,進而改變人們對於障礙者的想像,再加上科技輔具的研發,障礙者未來的藍圖,也更加寬廣。

記得在2005年,與中原大學合作的「拉拉山水蜜桃計畫」,當時由資管系的同學,以他們所學的專業,架設網路販售平台,我邀請幾位受過資訊技術訓練的脊髓損傷者,執行網路後台行銷與客服的工作,協助產業道路因風災損壞的拉拉山原住民農家,銷售水蜜桃,當時三方的結合,障礙者與非障礙者的相互合作,創造了成功的行銷模式,這經驗,甚至被放入教科書中,成為融合教育的教材。最近,一位聾人朋友進入餐飲業擔任學徒,主管與同事以筆談的方式與他溝通,透過勞動力發展署的職務再設計政策,將烤台的計時器,從鈴聲改成閃爍燈,並補助電子耳輔具,讓他順利進行廚房工作;肢體障礙者也透過職務再設計,改善了辦公室的動線與無障礙廁所,上班不再需要限水、憋尿,能專心的執行業務。

工作,不僅是生活經濟的來源,更是人際交流、社會參與的生活實踐,茶水間與同事的悄悄話、辦公室的團購、下班後酒吧裡的慶功,職場中的甘苦都不該因障礙而被錯過。當然,跟大眾相同,障礙者也會依照自己的生涯規劃,有不同的就業模式選擇,除了居家就業之外,需要民眾與企業主改變對障礙者的刻板印象,看見障礙者的專長,並願意為這能力得以發揮,去排除、調整環境中的障礙,提供更多職業選項。

若眼裡只看到「障礙」,便很難去遇見蓄勢待發的能量,錯失與不同族群合作、一起創造可能的機會。無限影展中,「三更半夜居然想吃香蕉」影片,肌肉萎縮症的鹿野靖明,因為助理員的協助,有了自立生活與工作的社會參與,但也在這狀態下,為社會提供了助理員的工作機會,供與需是並存的,對夢想與目標的追尋,也該是機會均等的,障礙者是貢獻社會的一份子。

余秀芷 / 作家、廣播人、生命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