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別人給你什麼 先問自己為別人付出什麼
兒子是聽力障礙,想讓他得到最好的照顧,我離開職場,成立協會建立溝通平台,連結公部門的政策與資源,也為其他相同處境的家長發聲,尋求支援。
孩子在國小入學前,曾以為啟聰學校是唯一選擇,後來政府提出一般學校可收納三種不同障別的學童,而聽障兒子不需要無障礙空間,反倒增加好幾所學校的選項,因為當時學校多是舊建築,改善無障礙空間,重新規劃不易,沒想到這成為兒子進入一般學校的契機。
我對兒子要求嚴格,常常叮嚀他,老師同學無條件幫助你,幫你聽課做筆記,你應該多多幫忙大家,兒子謹記在心,在學校也博得好人緣。進入國中,同學之間的競爭增加,但我依然提醒他:不要問別人給你什麼,要問你先為別人做什麼?
高中階段,原本想讓孩子就讀輕鬆也有相熟朋友可照顧的高中,但朋友提醒我,社會是高度競爭的環境,如果可就讀競爭激烈的學校,也學習做學問的態度,為進入社會做準備,我因此轉念,讓孩子進入競爭最激烈的學校。果不其然,高中同學分組做報告,大家都把報告丟給他做,他問我怎麼辦,我只能告訴他去哪裡找資料,同時也陪伴他經歷這一段不平等對待的過渡。親朋好友們都取笑我,以前當學生沒有好好讀書,現在卻是最努力的陪讀。
在高中辛苦學到的讀書方法與態度,兒子進入大學反而輕鬆一些,他也努力使用每週六小時課輔的額度,認真學習。畢業後,他開始找工作,我知道最艱難的時期來了。他循著障礙新鮮人的途徑,到勞動局報到接受工作分發,他憑著電腦專才,得到廣告企劃的工作。在工作上,他得到同事許多幫助,他也盡力回報大家。聽障奧運期間,擅長射擊的他,被徵召集訓三個月,準備參加比賽,公司准許他留職留薪,由同事分擔他原本的工作。聽奧結束後,兒子轉換其他工作職場,但他常常上完班,回去舊公司幫前同事加班,因為他心裡明白,聽奧特訓與比賽期間,他無法上班,是同事做好他原本的工作,回舊公司幫忙是唯一回報的方式。
現在的兒子常說媽媽以前太嚴苛了,我心裡想說的是,你的未來不好走,我只能要求你:凡是自己先付出,不要計較也不要怕吃苦。我也以此溝通家長,障礙孩子在職場較辛苦,心態上若能付出不求回報,目光不要短淺,盡力融入工作環境,才能體會工作的價值。
李美玲 /
臺北市聽障者聲暉協會常務理事
臺北市身心障礙者就業政策諮詢委員會